.,最快更新鷹揚三國最新章節(jié)!
初平三年秋末冬初之際,渤海軍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向著徐州發(fā)起了閃電般的攻勢,一萬渤海軍直取瑯邪郡,而與徐州毗鄰的兗州泰山郡內(nèi),赫赫有名的泰山群盜亦傾巢而出,直接殺入東???,與渤海軍遙相呼應,短短十日內(nèi)竟令兩郡境失陷。
雖說對于渤海軍的超卓戰(zhàn)力已經(jīng)有了一定的免疫力,然而泰山軍這么一支割據(jù)一方的地方豪強突然間毫無保留的投向渤海軍,仍令天下諸侯眼皮狂跳、心底發(fā)緊,誰知道本土境內(nèi)會不會有一支豪強勢力突然間改弦易幟,打出黑鷹大旗?而渤海軍的敵對勢力更是聞風而動,一方面嚴密監(jiān)視周邊立場不明的各方勢力,并向與渤海軍地盤接壤的防線上增調(diào)兵力。另一方面則是暗通款曲,或暗渡陳倉、或明火執(zhí)仗、或曲線迂回,派出多路兵馬向徐州方向挺進,企圖與陶謙聯(lián)手會獵,給予深入徐州境內(nèi)的渤海軍隊以毀滅性打擊。
任誰都知道,渤海軍打仗從來就沒有怕過誰,更沒有半途而廢的先例,眼看著一場自討董之戰(zhàn)以來最大的諸侯火并就要上演,天下間的有識之士都屏住了呼吸,靜觀其變……然而,駐守徐州的渤海軍突然采取了一連串的動作,令徐州境內(nèi)的形勢突然間急轉而下。
鷹揚中郎將、領渤海太守南鷹以大漢皇叔的名義飛檄天下,歷數(shù)徐州刺史陶謙四大罪狀:其一,自中平五年受徐州刺史后,陶謙不思報效皇恩,怠政疲軍,有傷先帝知人之明;其二,自先帝崩殂,當今天子為董賊所脅,天下義士均舉兵勤王,而陶謙卻麻木不仁,坐視天子蒙難,不臣之心昭然若揭;其三,原太尉曹公嵩,人品誠厚、德高望重,而陶謙卻因財起意,指使部將偽作賊人殺人劫財,其用心之歹毒令人發(fā)指;其四,下邳人闕宣聚眾謀反,妄稱天子,而陶謙與其近在咫尺,卻不聞不問,坐視其禍亂百姓,其心當誅。
此檄一經(jīng)流傳,天下大嘩,陶謙所謂的清白正直之名立時受到了最為嚴峻的考驗,雖然也有人提出異議,然而事實俱在,由不得旁人不信,尤其是關于殺人劫財之說,更附有曹嵩的證言和張闿的認罪書,當真是鐵證如山。至于其他幾條罪狀,雖有夸大其辭之處,卻也均為事實,令人無人辯解。
在已被占領的東海、瑯邪兩郡,渤海軍當眾懲處素有民怨的貪官污吏和地方惡霸,并將其所有財產(chǎn)、田地分予受害者和特別貧苦的百姓,一時之間,民心暴漲,無數(shù)百姓壺漿簞食,以迎鷹師。而渤海軍則一概收,并回贈以更高價值的米糧禽畜,更令兩郡百姓頌聲如潮。
與此同時,大批渤海軍特有的四輪戰(zhàn)車源源不斷的從青州開入徐州,聲勢浩大。無論是朝野間的分析人士還是各方斥侯均認為,渤海軍一手拉攏民心,一手積極備戰(zhàn),其誓死一戰(zhàn)奪取徐州的決心可說是堅如磐石。
陶謙為首的徐州集團自然不肯束手待斃,他們一面加緊鞏固各地城防,一面將告急文書雪片般灑將出來,督促各地援軍加速馳援。
任誰也不可能想到,正當戰(zhàn)云密布、一觸即發(fā)之際,渤海軍再次做出了匪夷所思之舉……..
黃河以南,青州境內(nèi),高唐縣通往歷城縣的官道上,一支約五千人的步騎混合部隊正在急急行軍,一面“劉”字大旗迎風飄展。
劉備仍是身著那副半新不舊的皮甲,勒馬道旁,看似正在凝視著兵馬源源經(jīng)過,實則目光茫然,顯是滿腹心事。
“大哥!”“大哥!”
呼喚聲中,關羽、張飛兩將并騎而來,身后仍有一將,身形雄偉,面目英奇,竟是那日代表公孫瓚前來致書的趙云。
劉備瞳孔回焦,瞧著三騎馳近,終于露出了一絲笑容。
“哈哈!大哥!公孫瓚也算言而有信!”關羽豪笑道:“他許下的五萬石糧草終于到了,而且依約派出了子龍前來助戰(zhàn)!”
“劉使君!”趙云于馬上俯身為禮,略有些激動道:“奉公孫將軍之命,末將押送糧草并引兵兩千,前來助使君一臂之力!”
“好!好!好!”劉備眼中神采閃動,一連脫口叫了三個好字:“終于盼來子龍了!”
他仰天大笑道:“其實我劉備哪里在乎什么糧草?這不過是個托詞罷了!請公孫將軍派糧是假,求得子龍才是真的!”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